Wang Ruoshui

wpe11.jpg (2059 bytes)


 Resume
简    历

Writings
著    作

Obituaries

讣    闻

Photographs
图    片

Interviews
访    问

Condolences
吊    唁

Commemorating纪   念

Home

首    页

 

悼念刘凯申和王若水

凌锋

蛇年﹐不是什么金蛇﹐而是毒蛇。不但美国有911﹐中国民主运动在蛇尾连损三位大将﹐在王若望病逝后﹐1月10日那天﹐同时接到刘凯申和王若水逝世的消息。

同刘凯申是在美国认识的。第一次见面是1999年21世纪中国基金会在三藩市所举办的关于中国政党政治的研讨会上。他的谦谦风度和为人处事的低姿态给人予深刻的印象。如果不是有人介绍﹐不会感觉到他就是基金会的董事长。而且那时也知道他是台湾来的。此时此地﹐还能支持中国民主运动的台湾人已经不多了﹐特别是他的科学家身份﹐所以对他保持相当敬意。也许是这个敬意﹐倒没有很好的同他畅谈。以后几次参加21中国基金会的活动﹐每次都能见到他﹐可惜也没有进一步的深入交谈。

21中国基金会的几次研讨会﹐同其它民运组织有些差别﹐着力于中国未来的体制﹐理论性比较强,因此显得比较温和﹐但是它又不避讳敏感问题﹐例如两次青年领袖研习营﹐同"台独"﹑"藏独"﹑"疆独"﹑"蒙独"等接触﹐创造彼此沟通和相互了解的机会。这种原则的坚持和眼光的长远﹐也颇符合刘凯申的风格。可惜他的早逝﹐已经无法看到中国大陆未来的变化。

至于王若水﹐我在北京读大学时就早闻他的大名了﹐那时他已经是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的名人﹐特别是那篇获得毛泽东赞扬的<桌子的哲学>而知名。当然没有想到后来会成为修理毛泽东的主将。这点类似担任多年中宣部长的陆定一。在我离开香港前﹐具体哪一年不太记得了﹐有一年他在中文大学讲演﹐就是谈他同毛泽东的接触和认识。

但是我对王若水最深刻的印象是林彪事件后﹐<人民日报>突破了文革派的控制﹐发表了批左的文章﹐使我对中共又产生了一线希望。因为那时我对中共和毛泽东还缺乏认识﹐在我脑海里一直斗争的是﹐毛是文革的罪魁祸首﹐还是他受江青的蒙蔽﹐这将决定我是继续留在中国大陆﹐还是"背叛",离开大陆到国外去。不幸的是后来受到的信息是毛的"最高指示"批判了当时负责<人民日报>理论部并炮制批左文章的王若水。再加上其它因素﹐决定了我在1974年提出了出国申请﹐并在两年后成功离开中国大陆。

文革结束后﹐王若水获平反﹐并且一直努力于"解放思想"的工作﹐是著名的"异化"人物﹐当时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属于"资产阶级自由化分 "﹐当然从此一直是受打压的对象﹐直至他逝世。

虽然刘凯申和王若水逝世了﹐我们在生者﹐一定要继承他们的遗愿﹐催生未来的民主中国。

——《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