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 Ruoshui

wpe11.jpg (2059 bytes)


 Resume
简    历

Writings
著    作

Obituaries

讣    闻

Photographs
图    片

Interviews
访    问

Condolences
吊    唁

Commemorating纪   念

Home

首    页

 

怀念王若水先生

 

陈小平

 

110日凌晨回到宿舍,我的电话留言机里有南希女士的留言。 她告诉我,无论多晚都要给她回电话。我不知道什么事情如此急促。急忙将电话打过去。电话中,南希的声音微弱、低沉、沙哑。她告诉我:王先生昨日在病逝。南希说,本来已经跟冯媛说好,这两天打算带你去医院看他。 王先生也喜欢你过去。没有想到……。

 

圣诞、新年前后给王先生夫妇打电话。电话中总是没有人接。南希告诉我,王先生这一段一直在医院,冯媛则天天往返于医院与公寓之间。就在王先生去世前一两天,她告诉我,最近王先生的病情已趋稳定。就是在这种情况下, 我决定去医院探望王先生

 

我与王先生认识是在九十年代期。当时我为《纽约时报》北京分社工作,因为工作故,经常到《人民日报》的家属院拜访王先生,请他发表对国内时事的看法。见面多了,越来越熟了,谈的话题自然广了,对王先生的了解也就更多了。例如,在共同的新闻话题之外,我发现他能够与美国人讨论美国电影,他对美国电影的知识曾让我美国老板惊讶。还有,他对美国人名字的记忆力让我这个学过点英语的后辈惭愧难当

 

王军涛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王若水先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清算文化大革命和清算毛泽东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中国思想界的贡献是鲜明地提出了人道主义观点。在我看来,王先生还有另外一面:一九八九年天安门民主运动期间,王先生勇敢地出现在《人民日报》记者团的游行队伍中。

一九八九年之后,为了帮助被当局监禁的身患癌症的陈子明先生,王先生不顾当局高压,领衔呼吁对陈子明先生以人道主义待遇。在王先生这样的共产党高干中,有王先生这种胆量的实在太少。他有原则,兼具勇气。后来,为他帮助陈子明一事,我向他致谢。他告诉我,他无所畏惧,如果再需要他王若水作什么事,他全力支持。

 

王先生最终病逝美国,我想这一点在他来美之前,他早就充分的心理准备。据了解,美国提供的医疗条件与国内能够提供的在伯仲之间,是什么原因使他最终选择来美国呢?他想陪伴妻子冯媛来美国作尼曼研究员。这是爱情力量的趋驱使。去年冯媛被任命为著名的哈佛大学尼曼基金会研究员,尼曼基金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记者训练计划,我想也是也是王先生这样一位从事了一辈子新闻工作者心仪已久的地方。冯媛女士是我见过的中国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她不仅在职业生涯方面才能出众,更多王先生恩爱倍至。

另外一个缘由则是王先生对美国,对哈佛、对费正清研究中心和图书馆特别感情。1989年他是费正清中心的访问学者,1994年,他成为加州伯克利分校东亚研究中心的访问学者,1998年,王先生结束了瑞典隆德大学的访问教授计划之后来到哈佛大学作短暂停留。当时我正在费正清中心访问学者,在图书馆,我们天天是“同学”。

 

我仍然记得我与王先生在一起的最后一次是去年129日。这天,冯媛与王先生一道为两位在波士顿的朋友开生日晚会。那天,他们住的公寓里来了不少朋友。王先生的精神状况一直不错。丰盛的晚餐、签名生日卡、生日礼物、生日蛋糕、冰激淋、香槟酒,在王先生和冯媛的编排下秩序场。

 

 

王先生,虽然您已离去,您会在我心中永驻。康桥查尔斯河畔您常去驻足的地方,那也是令我心旷神怡之地,费正清研究中心图书馆,那里有您读过的周恩来、毛泽东、文革研究文献和使用过的书桌,我会在您坐过的书桌旁翻阅这些您读过的研究文献;还有,您曾经去过的那座被绿叶和花草掩映的佛兰西斯大街一号白色李普曼小楼,那也是我生命中永难以忘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