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pe11.jpg (2059 bytes)

从日本投降说到原子弹

   五十年前的日本投降,是化了巨大的代价得来的胜利。

  1945 5 8 日,德国投降。在此之前,日本败局已定。 7 26 日,美、英、中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其中警告说,日本应该接受德国的教训 ; 德国法西斯由于顽抗,盟军不得不将德国人民全体的土地、工业及生活方式摧残殆尽,而现在对付日本的力量则更加庞大,不可衡量。“吾等之军力,加以吾人之坚决意志为后盾,若予以全部实施,必将使日本军队完全毁灭,无可逃避,而日本之本土必终归全部摧毁。”

   当时日本有识之士已看到前途之严峻,开始产生求和意向,但他们还寄希望于通过外交手段来使苏联出面调停。另一方面,军部方面对《波茨坦公告》持反对态度。所以当时铃木总理的公开反应是“置之不理”,“我们只能为战争到底向前迈进。”拒绝了,虽然口气不是很硬。实际上,日本已经进行了在本土作战的准备。 3 月,制定了《帝国陆海军作战计划大纲》,并颁布了《军事特别措置法》 ;6 月,又颁布《战时紧急措施法》 ; 还组织“国民义勇队”。

  

   《波茨坦公告》中关于毁灭性打击的警告并非虚声恫吓。 8 6 日,对广岛投掷了第一颗原子弹。

  8 日下午,天皇裕仁在皇宫地下室接见主和的东乡外相,听取关于原子弹爆炸的有关情况报告后,当即表示:敌方既然已经使用这种武器,继续进行战争越发不可能了,应该争取尽快结束战争。

   当天夜间,日本方面收到消息:苏联对日宣战 !

   留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本是日本的精锐部队,但大部分都已调往太平洋战场,后来又抽调调许多往日本本土准备决战,作战物资也大批调走,加上广岛原子弹的影响,战斗力和士气大为削弱 ; 苏军要击败他们是不难的。

   斯大林本来在波茨坦会议时声言将在 8 月下旬参战,但在获悉原子弹爆炸,日本可能要投降后,提早了参战的时间。苏联参战是对中美的巨大支持,但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答应参战是有条件的,主要是恢复 1904 年日俄战争后俄国失去的权益,包括在中国大连、旅顺、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的权益。涉及日本方面的,苏联除了要日本交还库页岛外,还要求得到千岛群岛。如果苏联不参战,这些就没有了。

  9 日上午,在长崎投下了第二颗原子弹。

   两颗原子弹造成的人员损失,据日本方面在 1949 年的统计,共死亡 109 328 人,伤 78 488 人,失踪 15 917 人。 ( 但后来这个数字不断追加,把其后死于原子辐射的也计算在内,达 20 余万人。 )

  10 日,召开御前会议。首相和外相主和 ; 陆相、参谋总长反对。最后裕仁作出停战决定。他透露他的内心矛盾说,“将昨天效忠于朕的人定为战犯,于情实有不忍 ; 但为国家前途计,亦属事不得已。” ( 这里裕仁承认了发动战争的战犯都是效忠于他的,可见说天皇对战争没有责任的话是鬼话。 )

  12 日,根据裕仁旨意召开内阁会议。陆相阿南还不死心,说,“只有一面具有背水一战的决心,一面进行交涉,才能有光明前途。”但是铃木首相说 : “惶恐得很,天皇的意志是现在就要媾和停战。如果照旧战斗下去,纵有背水之阵,在已出现原子弹的今天,未免为时已晚。 .....

  14 日,再次召开御前会议。裕仁挥泪做出了最后决定,说:“但愿此时此刻,忍所难忍,耐所难耐,团结一致,以求将来之复兴。”

   当晚发出了《终战诏书》,其中还给自己粉饰说 : “曩者帝国之所以对美英两国宣战,实亦出于庶几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至若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他国之领土,固非朕之本志。”这几句话,为战后日本政府抵赖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行定下了调子。

   讲到停止战争的原因,裕仁说 : 现在,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也不利,“加之,敌新使用残虐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实难逆料。若仍继续交战,不仅终将导致我民族之灭亡,亦将破坏人类之文明。”

   这里说的“残虐炸弹”,就是原子弹。当时日本政府下令报纸暂不用“原子弹”这个名词,而叫“新型炸弹”。从这些史料看来,原子弹轰炸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了日本做出投降的决定 ; 原子弹虽不是日本投降的唯一原因,却是决定因素之一。

   过去只宣传苏联参战的作用,却完全不承认原子弹的作用。毛泽东说 : “假如原子弹能够解决战争,为甚么还要请苏联出兵 ? 为甚么投了两颗原子弹日本还不投降,而苏联一出兵日本就投降了呢 ? 我们有有些同志也相信原子弹了不起,这是很错误的。”他还批评讲原子弹的威力的人是受“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影响” (< 毛选 >4 1133-1134 ) 。这样宣传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不是实事求是的。苏联出兵时,美国才投了一颗原子弹。苏联出兵在美国扔第二颗原子弹之前,而日本投降在美国扔第二颗原子弹之后。毛泽东连起码的事实都不顾了。

   原子弹造成的悲剧,人类不应重演。但是要作到这一点,首先要正视历史,从中引出应有的教训。不应忘记,是日本法西斯挑起了这场战争。日本方面在年复一年地纪念广岛长崎的受难时,却很少想到,谁是罪魁祸首。他们也许更多地是想到美国,而没有把责任归于发动这场战争的日本军国主义。

   在战后的冷战期间,原子弹成为一个意识形态斗争的热点,美国投掷原子弹的行为受到了谴责。日本人充分利用了这种形势来宣传自己所受的灾难,实际上是对美国的控诉。他们也博得了社会主义国家和国际进步人士的同情。有些美国科学家为原子弹在日本造成的灾难所震撼,为自己当初参与了这项武器的研究而感到内疚。谁是罪魁祸首的问题被冲淡了。日本人 ( 我当然不是说每一个人 ) 只想到自己受美国原子弹之害,却没有想到归根结底是受日本军国主义之害。他们只想到日本人是受害者,没有想到日本人首先是加害者 ; 而且正因为是加害者,才最终变成受害者。他们只强调自己所受的灾难,却不去想想日本给其他国家首先是中国人民带来的惨祸,包括南京大屠杀、 731 部队的人体实验、毒气战、万人坑、“三光”政策,等等。无论是从人员伤亡还是从财产损失来说,日本给其他国家造成的惨祸远大于自己的损失。对原子弹给日本人带来的灾难,我们予以充分同情,过去多年来报刊上是报道得很充分的,甚至超过了南京大屠杀,而死于南京大屠杀的中国同胞比死于原子弹的日本人要多 ! 七十年代中日恢复外交关系后,第一批进口的日本片子中有一部《望乡》。许多中国观众曾为片中那位被迫到南洋充当军妓的日本女主人公一洒同情之泪,可是观众中没有几个人知道,中国女同胞中就有“慰安妇”,而且她们的命运更悲惨 !

   直到日本官方人士不断否认当年日本的侵略战争罪行之后,我们才省悟 : 原来,有些日本人借原子弹的灾难而以纯粹受害者的面目出现,把日本所欠的血债一笔勾销 !

   当初美国决定投掷原子弹有它的考虑,军事的和政治的。单从军事上说,据当时美国国内的某些分析,如果强行对日作战,可能还要打一两年,美国还要多死几十万人。做出这项决定的杜鲁门总统说,这个举动可能减少了二十万美国人的死亡。

   美国政府想的只是减少自己军队的伤亡,其实原子弹也减少了其他国家的伤亡。如果没有原子弹和苏联参战,中国军队进行反攻,收复失去的领土,势必还要付出相当的代价,死伤的具体数目不好说,但总是要以万计。这笔账不应当算进去吗 ?

   此外,还有东南亚战场 ___ 菲律宾、缅甸、新几内亚、泰国、法属印度支那等地,也提前结束了战斗,大批俘虏幸免于死亡。在珍珠港事件的最初几个月里,有 14 万多盟军做了日本军队的战俘,这里除了美国人以外,还有英国人、荷兰人、澳大利亚人,其中有四分之一的人被折磨而陆续死去。战争再打几个月,剩下的人也活不了。   

   如果把眼睛再放开一些,我们还可以考虑到这样一个问题 : 原子弹是不是也减少了日本人的伤亡 ?

   由于多年军国主义的教育,日本人中毒很深,以为爱国就是效忠天皇和为国捐躯。应当承认,他们打起仗来是很顽强的,不惜牺牲的。就在 1945 年初,美军和日军在马尼拉的战斗持续了一个月,双方加起来的死亡人数大约是 10 万人。随后的冲绳之战,打了 82 昼夜,美方阵亡和失踪 1.25 万人,日方死 10 万人,司令官等几个高级指挥官剖腹自杀。日本军人之所以会死这样多,就因为他们宁死不降。如果美军打到本土,日本人当然更会不惜一切,战斗到底。当时美国国防部长估计,日方虽已山穷水尽,但要进入日本本土,会有一场比在德国更为艰苦的决战。

   不投原子弹而用常规武器,也能打败日本,但这样不但美军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日本也要遭受更大的牺牲。轰炸加上美军登陆 ( 或者再加上苏军 ) ,日本大部分将变成一片焦土,不只是广岛和长崎了。当时日本在本土和大陆还有多少军队呢 ? 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波茨坦公告》发表后还叫嚣说,“ ... 约七百万皇军仍于本土和大陆健在 ; 派遣军的百万精锐日益振奋斗志,正在踊跃歼灭顽敌。”“坚信目前正是不惜全军覆没为实现战争目的而迈进之时。”要使日本投降,不说使这七百万军队“全军覆没”,至少也要死伤一半吧,那就是三百五十万,远远超过两颗原子弹造成的死伤。加上日本平民的伤亡,那总数会是惊人的。

   不付出这样大的代价,日本的统治阶级就不会服输,放下武器。我们要明白,并不是仅仅广岛长崎两个城市的十几万人的死伤就足以促使日本政府投降了 ; 如果是常规武器杀伤的,那就还不够。美国对日本的常规轰炸是很厉害的, 3 9 日对东京的投掷燃烧弹,就使 10 万人丧生。 8 13 日,一千多架 B-29 轰炸机向日本倾泄了 1200 万磅炸弹,其威力足以再摧毁两座日本城市。单是这样的轰炸再来几次,死伤的人也会远超过十几万了。那么为甚么那么厉害的常规轰炸没有用,两颗原子弹就够了呢 ? 日本政府怕的是,美国还会投第三颗、第四颗,甚至更多的原子弹,如果有一颗投到东京,那么连天皇也保不住了,而天皇是比千千万万日本人的生命更重要的。大臣们被一个来自美军俘虏的口供吓坏了 ; 那个俘虏说,美国还有一百颗原子弹,每月能制造三颗。 ( 其实这个情报的虚假是一目了然的。如果每月制造三颗,美军一定要在三年前就开始制造原子弹才能有一百颗,那么美国为什么不对德国使用呢 ?)

   即使在投掷原子弹以后,日本仍有些战争狂人要孤注一掷。一些顽固分子狂叫“一亿玉碎”。曾策划过“神风敢死队”的海军副总参谋长就递上一个建议,要以两千万 (!) 日本人的生命去实行他的一个特别计划。陆军省的一些将校也曾策划搞政变,把主和派软禁起来,割断他们和天皇的联系。但都没有成功。原子弹和苏联参战的震撼力是如此之大,使得主和派得以战胜主战派。

   由于原子弹促使日本提早投降,所有参战国都减少了伤亡人数,而减少得最多的是日本人。可是这个道理,那些年年参加纪念广岛事件的日本人都理解吗 ?

   把这一切都考虑进去,那么归根到底,投掷原子弹是多死人呢,还是少死人呢 ? 这是一个简单的算术问题。投掷原子弹诚然是不人道的,可是不这样做,其结果不是更不人道吗 ? 原子弹的破坏诚然是可怕的,但比起战争打进日本本土,毕竟是较小的灾难。

   如果在这里有什么可以谴责的话,我认为,在投掷第一颗原子弹和苏联参战之后,投掷第二颗是不必要的,因而是错误的,特别是在没有事先警告下的情况下这样做。投掷第二颗原子弹是出于政治上的目的,而非由于军事上的必要。

   但不管怎样,在当时败局已定的情况下,日本政府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这就使得本来可以避免的更多的牺牲成为不可避免了。

   如果日本官方人士到现在还不痛快承认他们的国家犯过侵略战争的罪行,不承认原子弹的惨祸这笔账归根结底要算在日本军国主义身上,那么,对他们来说,原子弹的受害者真是白白牺牲了 !

1995 8

主要材料来源 : 服部卓四郎著《大东亚战争全史》、里罗兹著《原子弹诞生记》